一、基本概述
婴幼儿阴道炎,多发生在2-9岁的幼女,是女性婴幼儿的常见病。因阴道炎多伴有外阴炎,因此,常统称为婴幼儿外阴、阴道炎。
二、病因学
外阴局部卫生不佳
患儿母亲及保教人员不注意患儿外阴清洁,大便后处理不当,或用污染的纸擦抹肛门,使肠道细菌侵入阴道,引起阴道炎。HuHiman在研究438例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病例中,发现68%是由上述病因所引起,其中培养时发现大肠杆菌者占80%。
异物塞入阴道
如花生米、豆类、发夹、别针、小石头等塞入阴道,由于异物造成阴道上皮损伤,而发生继发性感染。
蛲虫性外阴阴道炎
(1)肠道蛲虫通过粪便传入阴道,引起炎症。
(2)粪便处理不当,通过人或物件等将蛲虫卵污染幼女外阴而引起炎症。
继发性外阴、阴道炎
幼女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后,细菌通过灰尘直接传入阴道而引起感染。
特异性阴道炎
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,在婴幼儿罕见。原因:可能由于婴幼儿的阴道pH呈硷性,不适于霉菌繁殖。滴虫是以糖原为食物,在此年龄的阴道糖原很少,故也不适于滴虫生长。嗜血性阴道炎在婴幼儿中极为少见。
三、临床表现
1.症状 主要是外阴、阴道痒,阴道分泌物增多。
外阴、阴蒂尿道口、阴道口黏膜充血、水肿。分泌物增多,甚至有脓性分泌物。
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痛痒,患儿哭闹、烦躁不安,甚至用手搔抓。通过手指及抓伤处,感染进一步扩散。部分可伴有尿急、尿频。
急性期后可造成小阴唇粘连,粘连时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,尿由小孔流出。
2.特点
阴道异物:引起阴道分泌物特多,为血、脓性,有臭味。
蛲虫所致:外阴及肛门外有奇痒,阴道流出量多、稀薄的黄脓性分泌物。
四、检查化验
由于婴幼儿解剖的特点及不能为动及医生合作,因此,结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。但是,体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,因此,医生需要高度耐心与细心地向患儿母亲与保教人员详细询问病史。
检查时手法要轻巧敏捷,有时为了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,须设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,如边检查边与患儿交谈,使其腹壁放松。个别情况下,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对患儿进行检查。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:
(一)检查外阴 用中、食二指轻轻分开大阴唇,仔细观察外阴、尿道及阴前庭等处。
(二)阴道窥镜检查 最好的检查器械是凯莱(Kelly)空气膀胱镜。也可用支气管镜或鼻镜作阴道窥器。
较大的女孩可采用特制的小型阴道鸭咀器。通过上述窥器,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及宫颈情况,检查阴道上皮及分泌物情况,有无异物,同时,用小棉棒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用革蓝氏染色,还可取分泌物作培养,并作药物敏感试验,如此便可确定病原菌。
(三)直肠、腹部双合诊检查 用左手中指及食指分开双侧大阴唇,以右手食指(较小幼儿进入食指有困难时,也可用小指)伸入患儿肛门与腹部,另一手互相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、子宫大小及盆腔情况。直肠检查还可协助取阴道分泌物。方法是直肠的手指向前挤压阴道后壁,另一手拿以消毒的玻璃管,边挤压直肠边抽吸阴道分泌物。
五、鉴别诊断
与婴幼儿外阴炎相鉴别。外阴、阴蒂、尿道口及阴道口粘膜充血、水肿、并有脓性分泌物。父母注意时可发现婴幼儿内裤上经常有脓性干痂形成,或有稀水样的痕迹,外阴发红、水肿,甚至皮肤剥脱。有的患儿因痛痒而抓局部致局部有抓痕、出血等现象有的出现尿痛、尿频、烧灼感。
但亦有在此急性期被父母疏忽,或因症状很轻而至急性期后造成小阴唇粘连,尿流变细,才被发现,误为生殖器官畸形而来就诊。检查时发现两侧小阴唇粘连,在上方或下方留一小孔尿液从此处排出,尿道口及阴道口均被遮盖,仔细检查可发现小阴唇粘连的地方较薄,比较透亮。
六、并发症
外阴尿道口、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,有脓性分泌物。少数患儿服药后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发症。
七、中医辨证治疗
婴幼儿阴道炎属于中医学“阴痒”、“阴蚀”、“阴肿”的范畴。发病与脏腑稚嫩,感染湿热、虫邪有关。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,杀虫止痒。
①湿热蕴结证。
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、灼痛,烦躁哭闹,夜眠不安,阴部分泌物黏稠色黄,有臭味,尿频急,尿痛,舌红,苔薄黄而腻。
治疗以清热利湿之法,选用五味消毒方加减。
药如:蒲公英、野菊花、车前子(包煎)、黄柏各5克,紫花地丁、苍术各9克,甘草梢3克,水煎,加水200毫升,煮取60毫升,分2-3次,口服。
配合外用熏洗方:蛇床子、土槿皮各9克,黄柏6克,吴萸3克。上药以纱布包裹,冷水浸泡15分钟,煎煮15分钟,取出药包,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。药包可用2次。每日早、晚各1次。7日为1个疗程。
②感染虫邪证。
表现为阴痒难忍,阴部灼热、红肿,阴道排液稀薄臭秽,或有白色片状物,伴有排尿不畅,尿黄、频数。
治法为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。
可采用苦楝根皮9克,川椒3克,胡黄连、榧子、百部各6克,水煎服。外用方:蛇床子、白鲜皮、苦参各9克,黄柏6 克,川椒、明矾各3克。上药以纱布包裹,冷水浸泡15分钟,煎煮15分钟,取出药包,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。药包可用2次。每日早、晚各1次。7日为1个疗程。
中医外治法:苦参、黄柏、云苓、生百部、白鲜皮、蛇床子、夏枯草各9克。
加减:外阴臭味重者加苍术9克、蒲公英5克,伴血性分泌物者加鲜茅根30克、小蓟10克,尿频、尿急、尿痛者加车前草10克、泽泻10克。以清热解毒、利湿止痒为主。
上药用10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,煮开后微火煎15分钟,滤出药液置于干净的浴盆内,药液热时先熏,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坐浴(双腿分开,身体略向前倾,使药液接触外阴部) ,每次坐浴20~30分钟,每日2次。有小阴唇粘连者,先局部消毒分离,然后中药坐浴,7日为1个疗程。
八、婴幼儿阴道炎治疗前注意事项
注意会阴部的卫生,保持清洁和干燥,防止感染。
1、婴儿期
使用纯棉尿布,不出门的时候最好不用尿不湿。
及时更换尿布,轻拭干阴唇及皮肤皱褶处。擦洗时自上而下拭净尿道口、阴道口及肛门周围。
皮肤有皲裂,应涂擦无刺激性的油膏。最后在外阴及腹股沟处薄而均匀地扑上滑石粉,以保持干燥。扑粉不宜过多,以免粉剂进入阴道,形成小团块而引起刺激。
2、幼儿期
尽早穿密裤,穿宽松的棉质内裤,不穿紧身裤、化纤的高筒袜。衣服要柔软、宽松、舒适,减少磨擦。
注意小便姿势,小便后用柔软卫生纸拭擦尿道口及周围。大便后用清洁的卫生纸,由前方向后方擦拭
浴盆、毛巾等要固定专人专用。衣物分开洗,减少共浴,盆浴。
九、饮食禁忌
1、宜多吃的食物:
注意饮食营养,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,以保持大便通畅。
宜多饮水,防止合并尿道感染。
多食含有丰富的活性嗜酸乳杆菌的酸奶,如双歧杆菌的酸奶、大豆低聚糖等,具有促使体内有益菌繁殖与生长、抑制有害菌生存的作用。
2、禁忌食物:
(1)忌辛辣食品。
多食易生燥热,使内脏热毒蕴结,可加重症状。
(2)忌海鲜发物。
可助长湿热,食后能使外阴瘙痒加重,不利于炎症的消退。
(3)忌甜腻食物。
有助湿增热的作用,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,影响治疗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