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品干者多皱缩或破碎。完整者展平后为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6~15cm,宽1.5~4.5cm,基部窄楔形,边缘微反卷;两面绿色,下面稍淡;叶柄长7~15mm。气香烈,味辛,有毒。
一、概述
莽草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。
祛风止痛;消肿散结;杀虫止痒。主头风;皮肤麻痹;痈肿;乳痈;瘰疬;喉痹;疝瘕;癣疥;秃疮;风虫牙痛;狐臭
药理作用:枝、叶、根、果均有毒,果实,尤其是果壳(艹骨)(艹突)毒性大。莽草中毒多因将其果误作八角食用而引起。其毒害作用为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,经消化道吸收进入间脑、延脑,使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失常,井麻痹运动神经末梢,严重时损害大脑。中毒症状类似癫痫,主要是惊厥,尚有精神作用,临床表现为有恶心、呕吐、口渴、腹泻、头痛、眩晕、狂躁不安、幻视、心律失常、四肢麻木、呼吸急促、严重者昏迷、谚语、四肢抽搐或阵发性惊厥、尿少至尿闭,死于呼吸衰竭[1-3]。尸检见指甲青紫,面部及枕部皮下出血,脑、心、肝和肾充血[4]。莽草慢性中毒的特点是发病缓慢,无胃肠道症状,均以失眠开始,有头昏、精神不振、全身无力、惊慌不安。幻听幻视、胡言乱语、阵发性惊厥、全身虫爬感、四肢不自主的抽搐以及神志不清[5]。狗、猫、小鼠等动物的中毒症状与人相似,尸检发现:狗肺部有出血性梗塞、浮肿、浆液膜下溢血和肾、胃、肝、脑瘀血,小鼠血液暗红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:果实0.7g/kg,果皮o.5g/kg,种子2.17g/kg,叶4.6g/kg,茎皮5.1g/kg;皮下注射的LD50:果实0.66g/kg;静脉注射的LD50:果实0.425g/kg。果实水浸剂或种子粉剂对猫和狗灌胃致死量(LD)均为0.4g/kg,果实对小鼠半数惊厥量(CD50)为0.813g/kg[2,6]。人服种子5~8粒可中毒。莽草的毒理作用与印防已毒素相似,是一种痉挛毒,作用部位在脑干的延脑部分,主要中毒症状是痉挛,其次有恶心、呕吐、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症状;但莽草素中毒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都比印防己毒素长,对巴比妥钠有良好拮抗作用[3,7]。
二、分布及采收加工储藏
(一)分布
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(二)采收及加工
春、夏两季采摘,鲜用或晒干用。
(三)储藏养护
三、原植物形态及生物学特性
(一)形态特征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0m。树皮、老枝灰褐色。单叶互生或集生;叶柄长7-15mm;叶革质,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6-15cm,宽1.5-4.5cm,先端尾尖或渐尖,基部窄楔形,全缘。边缘稍反卷,无毛,上面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。花腋生或近顶生,单生或2-3朵集生叶腋;花梗长1.5-5cm;花被片10-15,红色至深红色,最大一片长7-12mm,宽5-8mm;雄蕊6-11;心皮10-13,长3.9-5.3mm,花柱直立,钻形,长2-3.3mm。果柄长5.5cm,稀可达8cm;(艹骨)(艹突)果10-13,木质,先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。种子淡褐色,长7-7.5mm,宽5mm。花期5-6月,果期8-10月。
(二)生态环境
生于沿河两岸,阴湿沟谷两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。
(三)生物学特性
四、性状规格
本品平者多皱缩或破碎。完整者展平后为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6-15cm,宽1.5-4.5cm,基部窄楔形,边缘微反卷;两面绿色,下面稍淡;叶柄长7-15mm。气香烈,味辛,有毒。
(二)规格标准